对于中产家庭来说,金融投资的意义超过了一般的玩票性质。零点对中产阶层的最新调查显示:55.8%的中产家庭属于多重收入来源家庭,而这些家庭的最主要收入组合就是工资性收入加金融投资。值得庆幸的是,35.2%的投资者表示,自己持有的理财产品过去一年有升值。
投资理财:成也股票,败也股票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产目前持有理财产品,股票(40.6%)、基金(31.9%)位列前二。而且从投资额看,股票也是重头戏,53.2%的中产表示股票投资额最高。这与零点之前对富人、普通公众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股票和基金都是投资的“大头”。
但当问及未来一年的投资计划时,虽然股票和基金在中产的持有比例最高,但两成多投资者表示将减少手头股票和基金的持有量。
尤其是去年理财收益缩水的中产群体,计划减持股票和基金的比例最高,而且明显高于增持的比例(股票增持:8.3%,股票减持:46.6%,基金增持:6.0%,基金减持:23.3%)。
附图 中产阶层未来一年的金融投资计划
注:某些选项样本量过少,不具统计意义,因此不予显示。
理财服务与能力:上海人最“刻薄”
调查显示:拥有理财产品的中产家庭中,通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理财的比例超过半数(55%),其次有近四成人是独立理财(38.9%)。
但中产对自己理财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一般(66%),认为自己能力高和低的比例则相当,分别为18.4%和14.5%。相对来说,北京(22.8%)、广州(22.7)和武汉(24.4%)中产对理财能力高评的比例接近且相对较高,上海人则最“谦虚”(9.5%)。
即使对于理财机构的服务,上海人也是满意度最低的,只有5成表示满意,而最高的广州这一比例都达到了86.3%。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5个城市1059名中产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者进行入户访问。在95%置信信度下,抽样误差为±1.52%。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