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高考,仍然是一年一度的奢侈品。2012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逾计900万人,相比于去年减少了18万,但这并不影响国人对高考的关注与热情。家长比学生多,看客比考试的多,抉择比选择多,题目比时间多,经历比分数多,高考事故比高考故事被关注得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年高考,青年人关注哪样更多?
腾讯搜搜( )作为中国青年网民最喜爱的搜索引擎之一,长期关注青年群体的发展。本次腾讯搜搜与零点E动营销共同打造的“搜搜更懂你,在壁橱社区讨论时下最IN话题”年度活动中(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通过每月发现年轻人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壁橱社区()开展针对热点话题的青年人交流、讨论、投票和分享活动,洞察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消费行为等趋势变化。
腾讯搜搜的搜索请求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青年网友热议的话题中,高考相关话题近30个,成为当月80、90后青年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腾讯搜搜数据研究中心从搜索过高考有关话题的青年人群总体样本中随机抽取了140,711名80、90后青年群体的数据,并按照实际搜索比例进行区域(省和直辖市)、性别、年龄的加权分析,结合壁橱社区()中青年网友对这一系列高考有关的话题的回帖讨论,我们发现目前在对待高考及其相关话题时,青年人有如下几个特征:
90后:我们的高考我们关注
今年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国的第36个高考年。考生也已经从50后变成了90后。从腾讯搜搜请求数据的青年抽样样本中我们发现,在搜索高考相关话题时,18-22岁的90后青年占到了绝大多数(54.2%),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年龄段的群体,其次是处于13-17岁的95后青年(20%)。
附图不同代际80、90后对高考话题的关注度差异比较
数据来源:腾讯搜搜数据研究中心,6月搜索请求数据
高考,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考试之一,它承载了太多社会的寄托,学生和家庭的期望。对于大多数80、90后而言,这轻易说出来的“高考”二字,这短短的人生二十五分之一的时间,却有可能影响他们未来漫长的人生轨迹。如何能不关注?如何能不上心?
青年们对高考的情有独钟,在壁橱青年社区()的讨论中也反映明显。很多80、90后青年们认为,中国是一个重文凭、重学历的社会,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机会。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似乎就为了一件事而拼命学习,那就是高考……在长辈们眼中,高考就如龙门,孩子就是小鱼,鲤鱼跃过龙门就能改变命运、高人一等。”
——叶子(壁橱社区)
“寒窗十年,即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给父母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高考是中国的重要选拔机制。如果没有高考,那些穷乡僻壤的孩子就更没有出路了。”
——日出印象(壁橱社区)
高考话题,男生爱事故,女生爱故事
搜搜数据发现,6月的高考热议话题多达27个,大致可以分为“高考题目规则”“高考花边”“高考负面”“师生关系”以及“教育体制”五个类别。其中,高考的负面类话题,如“高考失利跳楼”“高考作文泄题”“高考状元退学”等是80后、90后青年们关注的重头戏(36.1%)。其次,与高考题目相关的,特别是“高考作文”“高考答案”等话题,关注度也超过三成(34.1%)。
附图 高考分组话题的关注度差异比较
数据来源:腾讯搜搜数据研究中心,6月搜索请求数据
上述高考话题中,男女关注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女性青年关注的前三位是师生关系(49.5%)、教育体制(47.5%)和高考题目规则(47.1%)。男性青年中,超六成更愿意通过搜索引擎和微博等去了解高考花边话题(61.1%),而对待高考负面,男性也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54.3%)。
有趣的是,高考热点话题里那些充满对抗性的关键词、热点事例(“高考考点提前收卷”“高考状元退学”“高考最霸气名字”“高考零分作文”“最牛高考钉子户”)青年男性的关注度平均高出女性28.68个百分点;而在提及“明星高考送祝福”“母亲车祸女儿含泪高考”“母亲替子检讨猝死”等娱乐、故事类关键词时,女性关注度更为突出,平均高出男性19.3个百分点。说明女性对高考在态度上紧张感和重视感更强,而男性更多则是在扮演着看客,抱着戏谑、猎奇的态度。
“关注最多的就是零分作文,N多人分享牛人玩世不恭的作品,时时能博得众网友们的开怀一笑。”
——xiaoguicang(壁橱社区)
附图 男女性别对高考话题的关注度差异比较
数据来源:腾讯搜搜数据研究中心,6月搜索请求数据
“别样教育”看起来很美好,实则很遥远
搜搜请求数据显示,80、90后青年们对当下的教育体制也关注颇多:“南科大校长批教育”在本月腾讯微博中被网友讨论提及多达23363次。
当我们看到“在家上学获得美国名校的offer”的例子,听到无数学龄儿童放弃义务教育转战私塾和游学列国,发掘“在家上学联盟”如火如荼开展,成为新贵和高知家长们的教育方式新宠的时候,不禁要问,是循规蹈矩还是另辟蹊径?现行的教育体制知否真的无法造就更多人才?
壁橱青年社区()调查发现,尽管“在家上学”“出国读书”的教育方式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义务教育法》中也规定“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自行实施义务教育。”但青年们对于这些剑走偏锋的教学方式仍然持偏保守态度,更加支持回归校园生活。他们承认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但对其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希望。
“上学有时不一定是为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是为了能够跟同龄人在一起,学会沟通和交流。”
——卡apple(壁橱社区)
“因材施教当然能让孩子开心,不过北大毕业才敢在家自己教,家长们恐怕也不敢冒这个险,没那两把刷子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寒窗十年吧。”
——木瓜(壁橱社区)
今天的青年人,对成功的定义正逐渐变得宽泛与多元化,尊重个性与爱好、坚持理想、享受过程和丰富的体验,成为他们新的人生价值目标。
零点历史数据显示,在90后感到最开心的事情中,排位第一的是休闲娱乐(18.6%),其次是跟朋友在一起(15.5%)、学业顺利(13.9%)、跟家人在一起(9.6%),而获得成功仅占到6.4%。
可以预见,作为准爸妈的80后和不久也将成为新式爸妈的90后,对待子女问题将更开明,更愿意换位思考和给予未来的孩子们更多空间与理解。也许今天的别样教育是现行教育体制弊端下的无奈和偏激之举,但我们相信未来此类教育机会将越来越多,而高考不再背负改变学子命运的唯一途径的沉重负担,多种教育模式将互相补充,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生活在中国,在思想方面还是受约束的,很难打破传统观念。如果我教育小孩,我想我会根据孩子的爱好来选择他的学习方式,给他相对的独立空间。”
——泪眼微笑(壁橱社区)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让他自己知道兴趣爱好,那样的话,他才会主动学习。否则,即便考上清华,也只是个书呆子,社会是需要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有学历的人。”
——那么远(壁橱社区)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