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于2002年开始进行中国城市市长支持率调查。这是一项实验性调查,但从指标设计、调查时间设计、调查城市选取等方面,都特别注重科学性的体现。10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7个中心城市一直是我们调查的核心城市。
在零点之后,少数地方同样开始进行支持率调查。从整体来看,国内的市长支持率毕竟只是来自民间的调查,它的结果不会对市长的仕途形成任何压力。但这样结果的发布,毕竟代表了民间的声音。
- 市长支持率整体走高
调查显示,与国外同级职务的官员相比,2002年以来我国7个城市市长的公众支持率基本处于较高水平。
当然,这并不能表明我国的市长表现的更好。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公众对于市长的支持率缺乏认知基础,很多公众根本就不知道谁是市长,比如西安、武汉市长正确认知率仅有35.1%和36.9%。公众可能只是根据一些简单的感受,如修地铁,公园免费,就会做出支持与否的决定,反而很少会考虑到市长的施政计划、纲领甚至他的个人形象。这是我们与国外同类调查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看,纵观近10年市长支持率结果,平均支持率最高的是上海市长韩正,支持率超过了七成(75.6%);成都市长葛红林仅次于上海市长排在第2位,平均支持率为66.4%;武汉市长支持率最低,为45.8%。其中,在参与调查的7个城市中,成都市长的支持率稳定性是最高的。
深入研究发现,市长的任期长短会影响市长认知率、行政透明度,并进一步影响支持率变化。在我们调查的7个城市中,只有上海、成都两个城市的市长在调查期间都是同一人,其他城市都进行了换届,如广州、武汉、西安先后考察了两任市长,北京则历经刘淇、孟学农、王岐山、郭金龙四任市长。
我们认为,由于中国市长任期一般为五年,在任期更迭压力下,一些市长往往会在任期内上马重大项目追求政绩,但是任期过后,部分项目因得不到持续的支持而被迫中断。这造成了政府工作方式粗放、群众利益没有得到贯彻的负面印象,影响了公众对市长的支持情况。
- 下一个十年,市长宜打“幸福牌”
我们认为,过去10年我国市长的支持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大量增加等因素,它们带来的公众认同度高而且迅速。但随着公众公民意识的觉醒,未来公众并不会简单满足于经济或公共服务的量增,而是要求质变。这种宏观局面的出现对市长支持率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
对2011年公众支持现任市长的原因分析中发现,排在前两位的是“为百姓办事关心民生”( 21.5%)和“改善人民生活”( 15.3%)。可见,公众生活质量、生活幸福将是下一个十年中市长获得支持率的第一指标。
技术说明:2002-2011年零点市长支持率实验性调查全部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7城市的18-60岁常住市民进行入户访问,历年样本量均在2000个左右。各年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