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最新民调显示:对于新征税草案中的3000元标准,半数认为低了,而最合适的是5000元;新纳税草案的公布及引发的社会讨论让近四成公众开始关注自己的纳税额变化,尽管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普遍在六成以下,但可以享受最大幅度减税350元的公众对新草案实施后个人纳税情况的变化还是感觉相对更准确的。
新个税标准:3000元有点低,5000元最合适
调查显示:尽管35.1%的公众表示征税标准定为3000元正合适,但有48.2%认为标准还是低了,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公众,表示标准低了的比例分别达到52.3%和51.7%,而上海和北京正是全国工资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其实,如果以2010年北京平均税前工资水平4201元测算,在新征税标准下,公众纳税的额度基本上仅为十几元,与当前相比降低了将近100元。进一步来看,这些认为标准低了的公众中,预期的理想征税标准是在5000元(58.7%),其次是4000元(19.7%)。
新纳税草案让近四成公众开始关注自己的纳税额
调查显示:对于当前的个人纳税额,仅有16.8%的人知道具体数额,32.3%表示知道大概范围,而表示不知道的比例高达50.1%。而大致来说,收入水平越高的人对此越不敏感,表示了解的比例还不如低收入者,当然可能因为低收入者更多的是不纳税。分城市来看,上海人对纳税额表示准确或大概知道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两者相加更是超过了六成(61.2%),而沈阳、武汉二线城市的这一比例分别仅为34.7%和37.6%。
但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本次个税调整草案在社会上掀起的传播效应,有力的推动了公众去关注自己的纳税额。调查显示,在表示不知道现有纳税额的公众中,有77.7%开始能够对新草案下自己的纳税额变化做出判断,尽管这种判断可能并不准确。也就是说,草案推动了整体调查样本中38.9%的公众去关注自己的纳税额。
可以最大幅度减税350元的公众对新草案个人纳税变化感受最准确
我们对新草案中纳税的增减情况作了估算,并考虑了不同应税额公众的感受情况,发现:如果实施新草案,不同应税额公众正确判断出自己纳税变化(增加、减少或不变)情况的比例基本都在六成以下。其中应税额2000元以下的公众在新旧草案中都不用纳税,也仅有61.3%正确回答出“不变”;而减少75元以内的2000-3000应税额区间,公众感受到“减少”的比例明显更低,仅为26.3%,反而有45%认为会不变。
相对来说,在应税额7500-12000元之间,根据新草案是减税力度最大的,下降量将会达到350元。而相应的,这些公众正确感知到“减少”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如在10001-12000元之间公众有59.5%认为会减少,可以说是感受比较准确的。
如果应税额在19000元以上,公众的税负将会开始增加。但在19000-30000元及30001-50000元区间内,分别仅有33.3%和21.4%正确认识到会增加,反而有50%和44.9%认为会减少,而只有到达50000元点后,认为会增加的比例才开始超过五成。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采用CATI方式,于2011年5月18-23日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和武汉5个城市共计971名18周岁以上的城市公众进行。数据结果已按各地人口规模予以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2.1%。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