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两会民生调查”系列之七: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结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何况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在网络、电视等媒介“拉郎配”的年代。那么,公众对于新时代的婚姻和恋爱有哪些看法呢?
2011年1月,搜狐网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进行的“全国两会民生系列调查”显示:当前新兴的电视、网络征婚及闪婚、隐婚等方式,公众认可度还不高;选对象时,人们首看人品,其次看职业,公务员、教师、医生等稳定职业最被看好;对于“剩男剩女”现象,高收入、高学历的“两高”人群直指“爱情观”与“社交圈”。
电视、网络等新兴征婚方式,公众接受度还不高
调查显示:尽管目前相亲方式日益多元化,但对于目前异常火爆的电视征婚和网络征婚等新兴相亲方式,民众的认可程度并不高(14%,14.6%),而且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别。
我们还进一步考察了公众最不能接受的婚恋方式,并发现:“被父母逼迫而结婚”的入选率最高(30.1%),而且在各个年龄段受访者中都是排在首位;对于最近流行的“闪婚”,有22.2%的中老年人选择,接受度明显低于其他年龄人群。
选对象:看完人品看职业,职业稳定最吃香
对于心目中理想对象的条件,男性和女性都首先看重对方的“人品、性格”(62.8%,55.5%),而且大幅高于其他条件,其中男性的提及率比女性高;其次男性和女性都选择了“职业”(14.4%,7.3%),女性选择的比例高出男性7.1个百分点。我们进一步考察了男性和女性对对方职业的选择,并发现:双方对最认可的职业都是公务员(20.3%,23.6%);接下来男性选择了教师(17.1%),而女性则选择了医生(5.6%)。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稳定的职业。
![]() |
;“剩男剩女”现象:两高人群直指“爱情观”与“社交圈”
对于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大龄“剩男剩女”现象,调查显示:公众首先认为是“剩男剩女”对对方要求过于苛刻导致的(25.3%),其次有20%的人选择了“剩男剩女的爱情观理想化”。
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学历、高收入的“两高”群体,选择“爱情观理想化”(23.1%,20.8%)、“交际圈子太小”(20.6%,21.8%)的比例相对高于其他群体。
![]() |
研究人员认为:绝大多数的受访者仍然希望将婚恋的自由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追求另一半的人品素养和两个人对彼此的感觉。当然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现实条件也成为人们择偶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于2011年1月采取CATI电话调查系统,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1034位18-60周岁常住居民进行电话访问,在95%置信度下本次调查抽样误差为±1.95%。
0
推荐